“非雕塑”或“超雕塑”的概念
以“非雕塑”或“超雕塑”的概念向“景觀”嵌入一種“自然態”的作品樣式。自然不是人為或政治因素可以劃分和把持的。“自然態”是指改變以往對雕塑屬性的視覺理解,利用天然的材質,傳達復雜和如詩般的意念,并表述藝術家對人為的現代規劃與自然形態關系的態度,從而可以感受到個人對大自然力量和形體結構的熱衷與興趣,以及探索雕塑藝術創作的各種實驗性和可能性。其內在的觀念貫穿于把人、社會、世界的關切,悉數地反映和尊重仰仗在生存“景觀”的處理的一種關系上。具體則體現了藝術家看待人與自然關系的方式及態度。
每一件都在描繪作者的世界:理想的、現實的、讓人反思的、已經消逝的等等。華僑城將他們集中起來,給予不同表現力巨大的伸展空間,統合成為一個主題,用以延續藝術文化的血脈,填補城市浮躁的空間,讓人沉淀,獲取一種力量,打破人與人、與社會、與自然之間那座屏障,抹平錯愕、焦慮、壓抑的生活表象,透視生命的本質。
通過從自然中汲取和反芻自然的藝術創作,將人為的痕跡隱遁于作品中,置觀者予自然與人為的交界上,用藝術的方式喚醒對自然的尊重與熱愛,重整瀕臨滅絕的生態環境,開創一個能夠讓現代人反思過去,思考未來的新契機。